車聯網結合大數據的力量,催生諸多嶄新商業(yè)模式
眾所周知,物聯網已經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大方向,而其中車聯網、UBI(新型的車險定價和運營模式)、大數據的概念也越來越火爆,備受資本和BAT巨頭青睞。有相關預測顯示,未來五年是車聯網大數據發(fā)展的黃金增長期,汽車后市場也正因此迎來巨大變革??v觀智慧交通的內涵,各種最為關鍵的技術既是車聯網,藉由布建在汽車或道路的大量傳感器持續(xù)匯集數據,繼而透過大數據分析,轉化為有效信息,接著經由實時串聯人、車、路三方,改善彼此互動關系,終至提高運輸系統(tǒng)的安全、效率與舒適性。
在車聯網大數據領域有七年技術經驗積累的快逸行CEO王慶勝,結合快逸行的創(chuàng)新模式,列舉了其中幾個場景:很多傳統(tǒng)行業(yè),比如保險業(yè)、汽車業(yè)、汽車主機廠等業(yè)務都比較傳統(tǒng),這些企業(yè)手里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車聯網時代到來后,他們必須要挖掘手中的用戶做好用戶畫像。
比如車廠在車輛出廠時,安裝了很多數據模塊,也在云里存儲了非常多的數據,但他們不會使用和挖掘數據價值,快逸行會有獨特的技術幫他們做數據處理,將這些數據變成更好為他們客戶服務的工具,找到更多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再比如說主機廠一輛車被賣出去后,快逸行會持續(xù)溝通這輛車整體的使用情況:是偏鄉(xiāng)村道路,還是偏城市道路,偏長途還是偏短途,偏夜間行駛,還是白天行駛,他是一個怎樣的客戶,這樣分析出來后,快逸行就可以更好的為主機廠提供更貼心的一些服務??煲菪袝嬷鳈C廠,這個用戶是偏城市用戶,他開車時間不長,但是用車很頻繁,他的車可能更需要再做一些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方面的檢測和保養(yǎng)。如果是一個長途用戶,快逸行會提醒主機廠,為他經常檢查輪胎。
根據美國專業(yè)研究機構預測,直至2020年36%車險都可望轉為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形態(tài),即依據個別駕駛人的駕駛習慣計算保費的客制化車險模式。有人形容其破壞性創(chuàng)新程度,堪比Uber、Zipcar等量齊觀;單憑比例,足見“車聯網+大數據”堪稱是含金量極高的商機題材。
車聯網結合大數據的力量,已經不僅僅開創(chuàng)眾多智能交通應用,亦連帶促使汽車設計重新定義,甚至進一步催生諸多嶄新商業(yè)模式??煲菪斜闶瞧渲幸粋€典型,除了大數據搜集匹配服務的車聯網技術之外,快逸行也將多年積累的數據和產品、技術用來支持中國保險業(yè)UBI創(chuàng)新發(fā)展。
目前很多新的保險公司,包括互聯網保險公司,不僅僅需要賣出一份傳統(tǒng)的車險,更需要從用車的行為和數據里挖掘機會,快逸行也同樣做著這方面的創(chuàng)新。比如說如果購買車險的客戶開車技術非常好,事故率低,保險公司是不是能在保險費率上給一個更低的折扣?甚至可以結合互聯網金融征信大數據,如果這個客戶資產比較好信用優(yōu)良,是不是可以為他提供信用上的一些東西,并結合其他用車消費場景,比如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tǒng))這樣的場景,讓他更容易消費?
“這些功能和場景都來源于數據,所以快逸行是一家以數據驅動為導向的技術公司。”王慶勝說,“今天在整個交通行業(yè),不管是消費類、主機廠、保險公司,都有大量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怎樣被清晰分析挖掘,并結合其他第三方用戶用車習慣數據,形成一個更匹配的數據產品來驅動他們的業(yè)務,這是快逸行在做的一個主要的工作。”
快逸行在多年運營中,形了獨有的技術和數據采集分析優(yōu)勢,獲得了多項發(fā)明專利、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并為全世界***的汽車技術公司開發(fā)了發(fā)動機研發(fā)所用到的車聯網技術和數據采集分析技術。過去幾年快逸行技術突出表現在智能硬件方面,現在更側重數據端和技術端驅動,其中包含一些保險技術驅動和汽車數據技術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