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etech下一個目標:讓AI為盲人解讀圖表
回想一下幾十年前的時光,對于年輕一點的人來說回想一下幾年前的時光,想一想當時剛進高中時學會如何解釋圖表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再想象一下,有視力障礙的年輕學習者在接受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目等重要教育時的經歷,他們甚至連圖表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圖表所傳遞的數據了。
在討論復雜的、數據豐富和高度視覺化一類的模型時,視障學生通常在課堂上使用的可能輔助技術(如讀屏器和電子盲文顯示器)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這種情況下唯一的選擇通常是教師或視力指導者詳細地口頭描述數據,但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xù)的而且不利于視障學生的獨立性。
Benetech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與Schmidt Futures合作力求解決這一全球教育不平等的基本問題。Benetech是一家非營利性社會企業(yè),旗下的國際知名Bookshare平臺主打將書籍轉換為無障礙格式,以供閱讀障礙者使用。
Schmidt Futures是由谷歌前首席執(zhí)行官Eric Schmidt和他的妻子Wendy創(chuàng)立的慈善機構,Schmidt Futures致力于發(fā)揮網絡和先進技術的力量及解決科學和社會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
兩家機構的聯(lián)合倡議建立在Benetech與通用汽車公司正在進行的工作基礎上,聯(lián)合倡議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人工智能將Bookshare中的800多萬個數學方程式進行識別、提取并轉換為可訪問的格式。
下一個層次
兩家機構的最新項目涉及到全新的復雜程度,新項目側重于建立一個大型數據集,主要用于訓練人工智能識別教科書中的圖形和圖表并向有視力障礙或閱讀障礙的學習者準確描述這些圖形和圖表。
由于涉及到數以千計的潛在變量,該項目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項目另外還涉及到舉辦一些數據科學競賽,目的是建立使用人工智能模型自動分類和修復圖形和圖表的最佳實踐。
Benetech的全球教育和掃盲副總裁兼總經理Brad Turner解釋稱,“二十年前,文本的可訪問性是主要挑戰(zhàn),當時剛剛開始用光學字符識別,可以掃描頁面并將其轉換為屏幕閱讀軟件的可讀文本?!?/p>
他表示,“今天,新的領域是STEM,是數學,是圖表、圖形和物理學。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將數學方程的轉換準確率提高到了99%左右,我們很高興能與Schmidt Futures一起啟動我們的項目,做一些利用數據集描述圖表和圖形方面的探索?!?/p>
教育平等
正如Turner說的那樣,這一挑戰(zhàn)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挑戰(zhàn)。
他稱,“目前在南半球的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大片地區(qū)內,10歲或11歲以上的視力障礙學生根本不允許學習STEM科目,因為視力障礙學生無法獲得這些科目的內容?!?/p>
Turner 表示,“并不是因為學生不感興趣或不聰明。這些科目的內容不存在適合視力障礙學生的形式?!?/p>
盡管如此,缺少接受STEM教育的機會并不純粹是個第三世界的問題。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國家科學與工程統(tǒng)計中心2021年4月發(fā)布的《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婦女、少數民族和殘疾人》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有一種或多種可見或不可見殘疾的科學家的總體比例以令人失望的速度增長,從1999年的6%增長到2019年的9%。
此外還發(fā)現,有殘疾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失業(yè)率高于無殘疾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有殘疾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2019年里的失業(yè)率也高于美國整體失業(yè)率。
Schmidt Futures合作關系副總裁庫Kumar Garg說表示,“我們的社會經常錯誤地認為STEM是很專業(yè)的東西,是只有極少數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而STEM其實正日益成為一個核心技能領域,每個學生都應該對STEM擁有廣泛的熟悉和能力?!?/p>
他解釋稱,“似乎有那么多的不同方式,學生得到指導是別往這些學習途徑上走。教育是累積性的,如果一個學生在建立核心基礎概念的過程中掉了隊,那么他們以后想要追趕就會變得非常艱難?!?/p>
他表示,“如果我們在不同人的軌跡關鍵點不考慮這些機會差距,一個巨大的公平挑戰(zhàn)就已經形成。這些快速增長的領域是學生們感興趣的領域,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積極鼓勵他們并提供支持?!?/p>
據Turner說,輸家不僅僅是學生個體。
他表示,“我們對有視力障礙或閱讀障礙的學生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他們本來可以成長為下一個伽利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或路易斯·巴斯德(法國微生物學家),但卻因為無法為他們提供教育內容而不能進入科學領域。而且我們的廣泛社會也不能用上他們的技能和才能?!?/p>
他還表示,“年輕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閱讀,無論是用眼睛、耳朵還是用手指閱讀,僅僅因為這樣就剝奪了他們人生的真正使命是不公正的。”
順著這個思路仔細想一下,我們很難不去反思那些可能已經失去的人才,但也許正是因為現在我們的那些不公平教育經歷真正凸顯出努力創(chuàng)造更光明的明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