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被解除,中國企業(yè)該歡呼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作者馬繼華。轉載本文請聯系北國騎士公眾號。
當地時間9日上午,美國總統拜登發(fā)布行政命令,撤銷前任政府對TikTok和微信等中國應用軟件的禁令。但與此同時,拜登又指示商務部長調查與外國“對手”有聯系的應用軟件,以確定是否對美國數據隱私及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此前,5月26日早間,小米集團發(fā)布公告稱,美東時間2021年5月25日下午4時09分,美國哥倫比亞特區(qū)地方法院頒發(fā)了最終判決,解除了美國國防部對于小米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并正式撤銷了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公司證券的全部限制。
應該說,這兩件都是對中國相關企業(yè)的好事,但好與不好,現在還很難說。幾乎在小米從名單中出來的同時,美國政府擴大了“涉軍中企名單”,禁止美國實體投資59家據稱與國防或監(jiān)控技術行業(yè)有關聯的中國企業(yè),
今年1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fā)布新聞稱,根據美國《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第1237條,將把小米等企業(yè)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的黑名單中。在小米勝訴后,彭博社稱,小米勝訴,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科技企業(yè)和美國政府交鋒獲得的“罕見的勝利”的標志。
實際上,勝訴的不僅僅是小米。當地時間2020年10月26日,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駁回美司法部的上訴,維持之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聯邦地區(qū)法院做出的叫停封禁微信行政命令的裁決。
在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yè)進行一系列操作的背景下,通過美國自己的體系內規(guī)則來合理的爭取合法權力是必須的,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效果,畢竟,美國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其政治游戲本身就存在制衡。
不過,要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免除制裁或者脫離危險的目的,其實很渺茫。如果美國當局鐵了心要繼續(xù),是可以沖破一切司法障礙的,中國企業(yè)也耗不起。連續(xù)幾次的勝訴,并不代表是企業(yè)的勝利,或者也不是制裁的終結,更應該是美國換了政府當家人之后的政策調整。
這屆美國政府更油滑采取的措施更隱蔽,并不希望給人蠻不講理的印象,是想通過系統化的全面性的措施來遏制中國科技企業(yè)崛起,對中國一些公司的“網開一面”更像是把拳頭收回來做的蓄力,準備下一次出組合拳。
5月7日晚間,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均發(fā)布公告稱,美國紐交所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6日維持公司存托股份下市決定。
另外,最近的苗頭越來越清楚,美國當局開始更精準的對付包括芯片、系統、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等方面具有更大影響力的中國企業(yè),力度沒有減小,反而是在加大。
放棄幻想,準備戰(zhàn)斗!先不要沾沾自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