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無人駕駛尚遠:為什么你得開你的AI“自駕”車?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讀芯術(shù)”(ID:AI_Discovery)
自駕汽車是汽車業(yè)的未來。但目前,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司機所期望的,能在早上通勤時看書或者瀏覽社交媒體的自動駕駛還尚未到來。
欲使駕駛員的眼睛完全離開道路,目前自動車輛傳感器的技術(shù)和質(zhì)量至少在幾十年內(nèi)都無法達到這樣的安全標準。即使達到了,目前許多的規(guī)定仍會禁止駕駛員在駕駛時完全放棄對車輛的控制。
考慮到自動駕駛車輛在自然法則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第一批完全自動駕駛車輛面市時,原本期待著能有仿佛在自己私家車上感受的司機,可能會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如今,駕駛輔助系統(tǒng)已經(jīng)使很多汽車進入半自動階段,但是全自動駕駛車輛將更慢進入市場,預計幾年之后才會開始小規(guī)模使用。
然而,即使2050年道路上有1億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司機也很難完全不觀察路況,而讓人工智能“收拾殘局”。讓我們來從更深的層面;AI考慮未來人們?nèi)孕枰{駛自動車的關(guān)鍵原因。
克服繁文縟節(jié)
道路交通存在的各種危險,世界各地都高度重視道路交通管制,特別是歐洲,繁文縟節(jié)數(shù)不勝數(shù),阻擋了全自動駕駛車輛在沒有任何監(jiān)管的情況下,將用戶從A地運送到B地。
1968年的《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要求所有簽署國都必須嚴格遵守該公約,即除西班牙以外,所有的歐盟國家如果沒有遵守維也納交通法,便可以酌情考慮取消其未來使用自動駕駛車輛的權(quán)利。
在公約條款第8條中,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每個行駛中的車輛或車輛組合均須配備一名駕駛員”,該條款還規(guī)定,“每名駕駛員應該始終能控制其車輛”。
2014年3月《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進行了修訂,提出影響車輛駕駛的系統(tǒng)必須受駕駛員操控。修正版公約依然要求每輛汽車配有駕駛員。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大多數(shù)歐盟國家計劃將全自動駕駛車輛投入使用,那么《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則需要提前做進一步修訂,否則,成員國都會違反他們原先簽訂的協(xié)議條約。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反映出,在涉及到未來中長期的駕駛問題時,一些法規(guī)仍然留有一些過時的規(guī)定。擁有跳上汽車的技術(shù),并讓它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把你載到目的地的技術(shù)是一回事,而找到一個存在法律框架,允許車主在不控制汽車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的國家完全是另一回事。
此外,自動駕駛車輛最終會引發(fā)人們重新思考應該制定怎樣的安全計劃。如今,如果發(fā)生車禍,肇事司機將全權(quán)負責。但在自動駕駛普遍的未來,一場交通事故會歸咎于汽車制造商,這也就意味著車主不需要承擔責任并支付費用。
考慮到這一點,在自動駕駛車輛投入使用后的數(shù)年,法律可能會允許駕駛員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放棄駕駛車輛,使其自動駕駛。例如,英國只計劃在2030年之前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驅(qū)動的汽車。
保持警惕的必要性
汽車完全自動駕駛這項技術(shù)并不是說,駕駛員可以在近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信任汽車全自動駕駛。
最近發(fā)布的特斯拉全自動駕駛beta版測試,反映出了“自動駕駛”這一術(shù)語和全自動汽車之間的鴻溝。該軟件更新承諾,允許司機將車停在停車位上,留在車道上,在高速公路上巡航,并在紅燈前停車。
盡管不是全自動的,駕駛員們?nèi)詫μ厮估詣玉{駛軟件感到興奮不已,認為該軟件可以讓他們的汽車在從A到B的過程中自己完成很多繁重的工作。然而,這項技術(shù)也提醒司機們在駕駛時要保持警惕,因為他們的汽車可能會讓情況“雪上加霜”。
根據(jù)著名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所說,自動駕駛汽車技術(shù)在運輸用戶時需要面對大量令人困惑的突發(fā)事件,因此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xiàn)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司機很可能會看到類似特斯拉的信息出現(xiàn)。
布魯克斯強調(diào),人工智能驅(qū)動的車輛將不得不處理大量的“邊緣案例”,以此來了解全世界復雜的交叉口和路標,同時在幾分之一秒內(nèi)做出正確的判斷,避免碰撞。有人猜測,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汽車的傳感器會誤判路標。
自動駕駛車輛也必須和其他駕駛狀況差的車輛進行互動,無論這些車輛是由人還是由其他人工智能軟件操縱的。車輛之間的互動取決于很多因素,包括駕駛員的駕駛風格、車齡、汽車的動力和性能以及汽車的驅(qū)動方式(電力/傳統(tǒng)化石燃料)。
傳統(tǒng)汽車無處可去
在無人駕駛汽車即將到來的時代,另外一個尚且需要駕駛者的原因是,傳統(tǒng)汽車不可能很快就面臨淘汰。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作為食品和貨物的自主配送車輛肯定會有未來,但自動駕駛車輛在投入使用時,仍需要贏得用戶青睞。考慮到仍有許多人享受開車的快感,并不能保證自動駕駛汽車會勝過傳統(tǒng)汽車,贏得駕駛者的青睞。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終將成為汽車的未來。我們只需要明確,不要指望它們的崛起之路沒有一些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