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業(yè)紛紛“自建” 互聯(lián)網偷襲“骨干網”?
3月6日,針對有媒體報道的“騰訊自建骨干網絡”消息,騰訊發(fā)布聲明稱,其目前全部都是租用電信運營商網絡,根本沒有也不可能自建骨干網絡。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公司2011年已經開始在全國一線城市構建自己的專用骨干通信網絡,并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將網絡覆蓋至全國主要大中城市。
來自主流設備商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騰訊很早就開始委托該公司企業(yè)網部門做骨干網規(guī)劃的相關工作,但近期已經全面停止。“中國骨干網市場形成競爭格局是遲早的事。騰訊辟謠是怕運營商槍打出頭鳥。”電信專家侯自強對此發(fā)表看法。
虎口拔牙的無奈
上述工程師認為,騰訊之所以停止骨干網的規(guī)劃,原因在于目前騰訊所有的服務器都架設在運營商機房,而自建骨干網的做法,將使相關電信運營商“不高興”,“如果運營商施行一些打壓,騰訊無法承受。”
這一說法得到了侯自強的認可,侯自強告訴記者,騰訊目前所有的服務器都托管在運營商,運營商如果對其自建骨干網的做法有所抗拒,可以采用漲價等方式向其施加壓力,而騰訊目前在運營商的服務器托管無論是數量還是費用,都是不可小覷的,“即使騰訊財大氣粗,也承受不起”。
根據零點咨詢資深分析師曾韜的數據顯示,騰訊公司僅最近3年間,“移動及電信收費以及頻寬及服務器托管費”就高達62億元,成為公司三大開支之一。
既然如此忌憚運營商,騰訊為什么要“虎口拔牙”?曾韜表示,騰訊公司自建骨干網將節(jié)約巨額成本,并大幅提升用戶服務能力。事實上,不僅僅是騰訊,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谷歌等具備自建實力的IT企業(yè),近年來紛紛在自建通信基礎設施方面大下力氣。
以百度為例,百度早在5年前就開始自建骨干網。如今的骨干網絡已經歷經了3次重大的網絡及系統(tǒng)的升級和優(yōu)化,具備TB級流量承載能力。如今,百度自建的骨干網通過幾百Gb/s的帶寬,連接百度華北、華東、國際三個大區(qū)數據中心群,每個大區(qū)具備多個上萬臺服務器的承載規(guī)模的單體數據中心。
而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前騰訊員工更是表示,騰訊的骨干網規(guī)劃其實早在幾年前便已形成,而最近幾年因運營商骨干網故障導致的“QQ大規(guī)模掉線”事件更是加速了這一規(guī)劃成型。
對運營商沖擊不大
“用戶購買自駕車,會對出租車行業(yè)造成大的損失嗎?”上海聯(lián)通某中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談。在其看來,IT廠商自建骨干網未必能夠在實質意義上節(jié)約運營成本:“一方面自建的規(guī)模無法與運營商相比,器材采購和施工單價會比較高,而且要通達全國,協(xié)調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自建以后,每年的維護成本仍然會有支出,再加上折舊,全壽命支出未必是個小數。”此外,騰訊所有的服務器最終仍要通過運營商的城域網、接入網端口連接到最終用戶,這一部分是運營商收入的“大頭”,也是騰訊無法節(jié)省的開支。
“雖然近年來一些具備實力的IT企業(yè)在自建網絡基礎設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對電信運營商的沖擊并不大。”賽迪顧問分析師李嘉告訴記者。一方面,自建網絡設施投入動輒“億級”乃至“十億級”,具備自建實力的企業(yè)鳳毛麟角;另一方面,企業(yè)在投入和收益之間會有相當謹慎、詳細的測算,不會輕易投入。
此外,針對有分析認為,IT企業(yè)自建骨干網可以自由選擇更多電信運營商,形成新一輪的價格競爭效應的說法,前述上海聯(lián)通人士認為,電信運營商政企市場競爭已經相當激烈,“降價空間已經不大,不會形成更多的差價空間。即便有個別大型互聯(lián)網企業(yè)殺入電信業(yè),幾年之內也不會改變目前的電信市場。”
談運營為時尚早
事實上,即便IT企業(yè)自建骨干網的形式普遍采用“光纖租賃+IDC與光通信設備自建”模式,這一模式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建”,仍以租賃電信運營商的光纖設備為主,且電信運營商目前的光纖租賃價格較低,與高昂的自建成本相比,IT廠商完全沒有自鋪光纖的必要。因此,即便是已經實現了自建骨干網的百度,其運營仍然建立在電信運營商的基礎之上,而非一張完全獨立于運營商網絡之外的全新網絡。百度某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歷經5年的建設,百度的骨干網在設計、工程和運營上,基本已經沒有任何困難而言,當前的主要難點主要集中在外部,百度希望電信運營商可以提高光纖和超大帶寬長途傳輸線路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效率。
在目前的政策形式之下,IT廠商自建網絡基礎設施,仍然以節(jié)約成本為出發(fā)點,并無借此經營的資質和打算。比如北京藍汛公司,主要從事視頻加速業(yè)務,其已自建了北京——杭州干線,采用10G波分系統(tǒng),建設成本300萬~400萬之間,但是如果完全租用運營商的骨干網,藍汛每年要支付超過幾千萬人民幣,節(jié)約成本是藍汛自建骨干網的***目的。浙江電信黨組書記張新建在兩會期間針對此話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不會“本末倒置”,應該“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在通信基礎設備領域,互聯(lián)網廠商并非強者。“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將得不償失。”
但更加前衛(wèi)的聲音也存在,侯自強認為,從全球來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自建骨干網是“大勢所趨”,目前Google已經成為全美國規(guī)模第二的骨干網運營商,僅次于Level3。中國骨干網市場形成競爭格局是遲早的事,且“骨干網上傳輸網和CDN同樣重要。”在他看來,“騰訊今天不建骨干網,明天也會建。”中國信息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甚至表示,骨干網建設其實很容易,在政策逐步放開的今天,中國電信骨干網市場“云時代與小農生產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也許是又一大創(chuàng)舉。
記者觀察
雖然眾多行業(yè)專家認為此事件對運營商沖擊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租賃成本、流量暴漲、網絡穩(wěn)定性的角度來看,運營商所提供的骨干網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大型IT企業(yè)目前的發(fā)展需求。但是,運營商的反應略顯滯后,沒能滿足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才有了現在IT企業(yè)自建的骨干網,而“槍打出頭鳥”更顯得是一個下下策。
其實,如果運營商針對這些ISP/ICP客戶調整經營策略,與之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并非難事。而ISP/ICP也十分希望運營商能重視其當前需求,比如上述百度專家提出:“希望運營商盡快實現光網絡和IP網絡融合,便于百度在骨干網層面進行Optical和IP的兩網合一,提升運維效率,提高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對于運營商來說,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如何將ISP/ICP的龐大的用戶群體與自身的網絡基礎優(yōu)勢相結合顯然是一個更有意義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