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擺脫GPU!IBM一句話AMD市值暴漲2000億元:用FPGA芯片即可
IBM一句話,AMD市值暴漲2000億元,咋回事?
與正火爆的量子計算相關。
IBM宣布在量子計算商業(yè)化進程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在現成的AMD芯片上實時運行關鍵的量子糾錯算法,運行速度比實際需求快10倍。
而且不需要昂貴的GPU,只需要FPGA芯片與量子計算機配合即可,證明了量子糾錯可以擺脫對GPU集群的依賴,以更具可擴展性和成本效益的方式推進。

IBM研究主管Jay Gambetta表示,這一突破讓他們提前一年完成了研究目標,而且價格也并不“貴得離譜”。
AMD股價應聲上漲7.63%,市值上漲290億美元來到4100億美元,相當于英偉達的1/11了。

當然IBM自己也漲了209億美元市值,來到2864億美元。

量子糾錯:與時間賽跑的游戲
該算法引起關注,主要是由于解決了量子計算中最核心的挑戰(zhàn)之一,量子比特的脆弱性與高錯誤率。
量子計算機的強大算力源于量子比特的疊加和糾纏特性。
然而,量子比特也極其不穩(wěn)定,環(huán)境中的任何風吹草動,溫度波動、電磁輻射,甚至是控制信號的微小誤差,都會讓它們在微秒到毫秒內失去量子特性,這個過程叫”退相干”。
這些錯誤會迅速抵消量子計算的有效性,使其無法完成復雜的計算任務。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需要使用量子糾錯碼(QECC),核心思想是用多個不穩(wěn)定的物理量子比特來編碼一個穩(wěn)定的邏輯量子比特。
首先通過輔助量子比特進行”伴隨式測量”,能檢測出錯誤的類型和位置,但不會破壞編碼在邏輯比特中的量子信息。
測量結果會立即傳送到經典處理器,處理器運行解碼算法,推斷出最可能的物理錯誤,然后向量子控制器發(fā)出糾正指令。
這整個流程必須在幾十微秒內完成,否則量子信息就會在退相干中消失。
這就是為什么FPGA能發(fā)揮作用的的關鍵,這種可重構的集成電路可以實現納秒級的響應,比傳統(tǒng)的軟件解碼快上千倍。
IBM原計劃在2029年打造Starling量子計算機,現在由于新的突破,可以提前到2028年。

IBM的最新論文將于周一正式發(fā)表,具體展示如何在AMD的FPGA芯片上實時運行量子糾錯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