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陷阱披上 DeepSeek 外衣:你看透"二次支付"背后的雙倍收割了嗎?
在 AI 浪潮中,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收藏多少課程,而在于保持獨立判斷和持續(xù)學習的能力。
DeepSeek 付費群異軍突起,我們還在重復李一舟式的狂歡嗎?
去年,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刻,售賣 AI 課的“中國 AI 教父”李一舟陷入學歷和虛假宣傳爭議,最后,他的課程被下架,今天這股熱潮還在繼續(xù),仿佛是消費主義對技術革命的異化。
img
總結,他的核心套路無非是以下 3 個點:
- 信息差套利:利用大眾對 AI 技術的認知盲區(qū),將眾多公開的 AI 工具和操作指南包裝成高價課程;套用開源模型充當其核心技術等等
- 制造知識焦慮:焦慮制造公式 = 權威背書(清華博士)+ 恐懼渲染(不用AI被淘汰)x 即時反饋(7 天接單承諾)
- 系統(tǒng)性收割設計:采用「 AI 低價課引流+私域轉化」模式。先用 199 元課程篩選用戶,再通過社群話術推銷 1980 元進階課,最終引導至月費399元的「一舟智能」會員體系,形成層層收割閉環(huán)。有學員計算,若持續(xù)使用其工具,年付費可達 5000 元,遠超課程本身價格。
再看看,你加入的 DeepSeek 搞錢社群一樣嗎?(利用消費主義+制造科技焦慮)
當然,我也不是想澆滅大家想要真正學習 DeepSeek 的熱情。
這幾天,李誕(“反焦慮內卷達人),他這幾天在直播的時候說:“啥也不用學,真正的 AI 發(fā)展是傻瓜都能用,我們能做的只有等…”。
其中不無道理,回想一下去年我們熱衷的各種提示詞工程,DeepSeek R1 一經推出,提示詞“專家模式”就成為了過去式。漢字打印機、五筆輸入法皆如此,ChatGPT 和 DeepSeek 的未來誰又能說得準。
我們每個人可以去體驗和嘗試 DeepSeek,體驗它為什么好用,思考它為什么外國的團隊開始注意到這個模型(而不是先推出的其他國產大模型)。但不必陷入知識和技術的怪圈,不學=落后、不買課=沒學!新技術可以學,但是不是陷入焦慮陷阱的去學、被割韭菜式的去學。
談完第一點,我還想談談關于“二次支付”的理論。
90% 的人還在這個消費陷阱里瘋狂“燒錢”
- 書架上,未翻開的書堆積如山;
- 收藏夾內,吃灰的鏈接、干貨攢了滿滿當當;
- 衣柜里,雙十一湊單的衣服還沒穿過、囤積的好物永遠靜靜躺著;
- 健身房辦的年卡、各大 APP 年卡還沒用幾次就已過期;
- 各種知識付費平臺,買的 9.9 元的課、199 的課還停留在目錄……
各位是不是也常深陷上述這樣的怪圈:書架上一堆未拆封的書,沒時間精力閱讀、理解,讓書中知識為你所用。
知識付費時代,我們生怕落后,看到干貨滿滿的課程就忍不住收藏購買,但報課不意味著能學到知識,你得安排時間學習、做筆記、完成作業(yè)、實踐總結。
辦卡時雄心壯志,想減肥健身變美。但生活一忙碌,借口就來了,去健身房次數(shù)越來越少。
錢不知不覺溜走,一次支付是完成了,卻因為缺少二次支付始終沒得到真正想要的價值。
這就像你以為抓住了財富的尾巴,卻發(fā)現(xiàn)它只是個幻影,消失得無影無蹤。著名作家毛姆曾說:“金錢就像第六感,沒它,其他五感都發(fā)揮不好。”
二次支付理論的核心內容
二次支付理論(或稱“兩次支付理論”)是一個關于國外人總結的現(xiàn)象,主要強調商品或服務的真正價值實現(xiàn)需要消費者完成兩次“支付”。以下是核心要點解析:
- 第一次支付:金錢購買 消費者通過貨幣換取商品的所有權,例如購買書籍、健身卡、課程、會員服務等。這一步是顯性成本,容易被感知 。
- 第二次支付:時間與精力投入 真正的消費發(fā)生在消費者使用商品的過程中。例如,閱讀書籍、堅持健身、學習使用付費工具等。若缺乏第二次支付,第一次支付的成本將淪為浪費。
當你明白這個“二次支付”理論,你會發(fā)現(xiàn),掏錢付款那瞬間是最簡單的事情,而后續(xù)購買商品或服務后,為讓其發(fā)揮價值而投入的額外成本,涵蓋時間、精力和后續(xù)金錢才是最難得。但實際上,消費的真正意義在于使用,而不是擁有。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被眼前低價誘惑的飛蛾,盲目撲上去,卻沒考慮到隱藏的“二次支付”成本,最終陷入浪費錢、時間和精力的惡性循環(huán)。
如何跳出“二次支付”陷阱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二次支付”陷阱,不再盲目浪費錢呢?
首先,購買前想清楚是否真需要這個商品或服務。問問自己,買了會花時間精力使用嗎?能帶來實際價值嗎?比如看到打折書,先想自己是否真感興趣、近期有無時間閱讀。要是答案是否定的,就別輕易出手。就像巴菲特說的:“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在消費浪潮中,我們要冷靜思考,不被表面的低價沖昏頭腦。
其次,制定合理消費計劃。對于課程、健身卡等需長期投入的服務,先從短期課程或體驗卡開始,看看能否堅持,再決定是否長期投入。這就好比我們要先試水,再決定是否暢游,避免一頭扎進消費的深淵。
最后,學會管理時間和精力。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要花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 買了商品或服務后,盡快將其利用起來,發(fā)揮最大價值。
- 買書后制定閱讀計劃,每天抽時間讀;
- 報課后按時上課,認真完成作業(yè)。
馬克?吐溫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yè),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蔽覀儼褧r間精力專注在有價值的消費上,才能收獲真正的回報。
所有人都在教你用 DeepSeek 賺錢時,賣鏟子的早已盆滿缽滿
警惕 AI 時代的"二次支付"升級版
img
當 598 元的“DeepSeek 搞錢秘籍”實為官網免費提示詞,當 1999 元的訓練營三分之二時間在兜售工具,宣傳賺錢之道。
我們支付的不僅是課程費,更要為辨別真?zhèn)蜗恼J知資源,為無效學習承受機會成本。就像某高價課學員發(fā)現(xiàn),所謂"AI炒股神器"實為低效接口,這恰是消費主義與科技焦慮媾和的新型陷阱。
- 買 AI 課不學,是給焦慮交的數(shù)字化贖金
- 這時代最貴的稅,叫"我以為我能學會"
- 真正的 AI 素養(yǎng),不是報名多少課程,而是馴化工具的能力
總結
在 AI 浪潮中,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收藏多少課程,而在于保持獨立判斷和持續(xù)學習的能力。正如 OpenAI 研究者所言:「AI不應是恐懼的來源,而是理解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