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固態(tài)硬盤不能輕易進行碎片整理呢?
機械硬盤用一段時間電腦就會變慢,用個一兩年可能就需要重裝系統(tǒng)。這個時候問電腦高手的話,高手總說讓我經常去做磁盤碎片管理,起初我并不知道為什么需要這么用,但整理了之后發(fā)現(xiàn)確實快了不少,而今年我又換了一臺游戲筆記本,采用固態(tài)硬盤,高手反而不讓我來進行碎片整理了。這究竟是為什么?

首先我們要知道磁盤碎片的產生遠離是什么。其實碎片的產生是由于文件分區(qū)表在將文件的內容放入硬盤時不是連續(xù)存放的,以至于在刪除這個文件后,有些空間沒有釋放從而引起碎片的產生。當應用程序所需的物理內存不足時,一般操作系統(tǒng)會在硬盤中產生臨時交換文件,用該文件所占用的硬盤空間虛擬成內存。虛擬內存管理程序會對硬盤頻繁讀寫,產生大量的碎片,這是產生硬盤碎片的主要原因。

最常見的產生碎片的原因就是下載大文件,因為下載下來的大文件被迫分割成若干個碎片存儲于硬盤中。因此下載是產生碎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經常的刪除文件,也會產生大量的磁盤碎片,文件的刪改越頻繁,碎片就越多。磁盤上的文件碎片越多,系統(tǒng)讀取和新建文件的速度就越慢。這主要是由于硬盤讀取文件時需要在多個碎片之間跳轉,增加了等待盤片旋轉到指定扇區(qū)的潛伏期和磁頭切換磁道所需的尋道時間導致的。

磁盤碎片整理程序的主要原理是,將硬盤上零散的數(shù)據(jù)有序的進行排列,以減少尋址時間,提高磁盤的訪問速度,同時及時清理磁盤碎片文件也有助于保持硬盤的健康。磁盤碎片整理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WINDOWS自帶的碎片整理工具進行,也可借助第三方碎片整理軟件進行。

那么為什么固態(tài)硬盤反而不需要碎片整理了呢?我們知道固態(tài)硬盤的存儲是顆粒單元,并非傳統(tǒng)的磁盤盤片的形式,其本質完全不同,固態(tài)硬盤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如何防止頻繁讀寫某存儲單元導致Flash老化,SSD內部都是采用了“損耗均衡”機制講讀寫各個區(qū)塊的次數(shù)平均化。對于SSD來說沒有磁頭驅動機構,其電子讀寫原理能很快找到任何數(shù)據(jù)。因此碎片整理的效果對于SSD來說微乎其微。此外由于SSD有著讀寫壽命限制,磁盤碎片整理會對硬盤進行頻繁地擦寫,會對SSD的壽命造成影響。
所以綜上所述,在固態(tài)硬盤的世界當中,必須盡可能減少磁盤碎片整理的問題,而在機械硬盤當中,你需要定期來進行碎片整理來保持硬盤的高效運轉。怎么樣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