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美國或繼續(xù)遭遇反壟斷調查和處罰
歐盟對英特爾(博客)持續(xù)近9年的反壟斷調查終于有了結果:歐盟委員會裁定英特爾濫用市場壟斷地位阻撓AMD正常的市場競爭,而對英特爾處以創(chuàng)紀錄的10.6億歐元罰款。
這是歐盟史上最大單筆罰單,金額打破了微軟曾經創(chuàng)下的8.99億歐元紀錄。一個軟件巨頭,一個硬件巨頭,強大的WinTel聯(lián)盟此時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不過與微軟到此即止不同的是,英特爾接下來還很有可能繼續(xù)“時運不濟”,在美國繼續(xù)遭遇反壟斷調查和處罰,成為政府為消除非充分競爭市場影響經濟復蘇供上的“祭品”。
硬碰硬的惡果
5月12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英特爾濫用其壟斷地位的調查結果,認為英特爾濫用其壟斷地位事實明顯,英特爾曾向宏碁、戴爾、惠普、聯(lián)想以及NEC等電腦廠商提供折扣,要求這些廠商從英特爾購買所需的全部或絕大部分x86處理器,并向這些廠商付費以推遲或取消基于AMD處理器的產品型號。這一策略曾幫助英特爾維持其在電腦芯片市場高達八成的份額,并導致AMD無法將份額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此種行為違反了歐盟的競爭法律。
不過,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歐德寧對于這些“罪狀”并不認賬,在一份以其名義發(fā)給歐盟委員會的公開信中,“英特爾強烈反對這一決定”,歐德寧言辭激烈,英特爾的這一態(tài)度,與微軟第一次被歐盟處以巨額罰款時如出一轍。但這樣的反對,似乎并不能改變什么結果,只是時間上的拖延。
之前,微軟在初次接到罰單后,也曾對監(jiān)管機構顯示出非常敵對的態(tài)度。2004年,歐盟作出一項決定,認定微軟公司濫用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tǒng)市場上的優(yōu)勢地位,要求微軟提供不帶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tǒng)版本,以及向服務器軟件行業(yè)的競爭對手公開相關技術信息。微軟在接到判決之后,并沒有立刻嚴格執(zhí)行歐盟的要求。2008年2月27日,歐盟委員會發(fā)表聲明說,由于微軟公司在2007年10月之前仍沒有按照2004年反壟斷決定的要求,歐盟再次對微軟公司處以8.99億歐元的罰款,創(chuàng)下歐盟委員會對單個企業(yè)開出的最大一筆反壟斷罰單。至此,微軟在4年間被歐盟委員會處以累計近16.8億歐元罰款。微軟公司是歐盟50年反壟斷歷史上首家因為拒不執(zhí)行歐盟委員會反壟斷決定而再次受到處罰的企業(yè)。
前院起火,后院進水
“我們相信這一決定是錯誤的,它無視微處理器市場中競爭異常激烈的實際情況,消費者的利益并未曾受到任何損害。英特爾將提起訴訟?!睔W德寧表示。
不過有了微軟的前車之鑒,業(yè)界并不看好英特爾的上訴行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歐盟一貫以來的態(tài)度。歐盟對美國公司一向不手軟。之前,萬事達在2007年被歐盟勒令取消信用卡費用,通用電氣則被歐盟阻止與霍尼韋爾公司進行合并。微軟、英特爾之后,還有一長串兒的名單在歐盟的調查中:高通、思科、IBM,甚至科技產業(yè)新巨頭谷歌也面臨嚴格的監(jiān)管。
二是歐盟如此重罰,代表了世界各國正在加強對大型科技公司監(jiān)管的趨勢。特別是美國政府換屆后對反壟斷的態(tài)度大變,以前微軟在歐盟輸?shù)艄偎静⑽丛诿绹艿絿捞?,但英特爾現(xiàn)在的情況則變得很不樂觀。
就在英特爾案宣判的前一天, 5月11日,美國司法部長助理克里斯蒂娜·瓦尼(ChristineVarney)在華盛頓宣布,司法部重新啟動了“強力反壟斷行動”。美國政府將通過“新的限制舉措”糾正壟斷企業(yè)的行為。同時,她告誡法院等方面不要采用原布什政府的反壟斷政策,在反壟斷行動上該屆政府比克林頓時期還要軟弱。瓦尼表示,奧巴馬政府采取這一立場的原因是吸取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教訓。由于放松反壟斷執(zhí)法,很多大企業(yè)相互勾結,非法提高價格和壓低工資,嚴重傷害消費者利益。美政府最后不得不花很長時間來扭轉這一局面。“在經濟危機中政府必須嚴格對壟斷行為的反壟斷執(zhí)法,以確保市場的合法競爭?!?瓦尼說,據(jù)透露,美國司法部考慮進行反壟斷調查的企業(yè)包括農業(yè)、能源、健康、科技和通信領域,某些開展兼并重組的金融機構也將受到評估。
如果奧巴馬政府嚴厲打擊企業(yè)壟斷的措施付諸現(xiàn)實,一些技術領域的巨頭將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商業(yè)戰(zhàn)略或擴展計劃,它們將處在最為不利的位置,因為它們發(fā)展得太快,很容易被監(jiān)督機構抓住,成為政府棒打利用非充分競爭的市場妨礙經濟復蘇的對象。
或許應該低調些
目前,反壟斷調查和處罰對于英特爾的影響有多大尚不能確定?!案鲊鴮艛嘈袨榈慕缍ú煌?,并且英特爾的做法也有很多變通方式?!币晃粯I(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從之前微軟的案例來看,當時的判決僅在歐洲地區(qū)有效,并沒有延伸到其他地區(qū)。微軟是因為在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tǒng)軟件中捆綁播放器軟件而違反反壟斷法的限制。在歐盟的判決后,微軟推出一款不捆綁播放器的視窗軟件,但兩款視窗的價格相同,用戶依然選擇帶有播放器的視窗軟件。微軟除了交納一筆不菲的罰金外,這樣的變通方式并沒有對微軟后來的市場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影響。
如果英特爾在處理廣告回扣問題上,用一種新說法 如“聯(lián)合廣告”,可能就能躲過某些法律限制。也就是說,如果英特爾懂得及時 “收手”,不與歐盟撕破臉皮,可能只是失去10.6億歐元的現(xiàn)金。
在中國,由于去年開始實施反壟斷法,一些聲討微軟、英特爾的聲音也已經出現(xiàn)。具體在中國是否會效仿這一裁決?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歐盟敢對英特爾、微軟實施實質性的處罰,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公關能力太強大了?!?/P>
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也認為這一裁決對中國市場影響不大,而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效仿歐盟重罰英特爾,因為時機還未成熟。
微軟遭歐盟反壟斷調查過程
1998年12月,太陽微電子(SUN)向歐盟投訴,狀告微軟拒絕提供視窗操作系統(tǒng)服務器軟件的相關兼容信息,從而引發(fā)歐盟對微軟展開調查。
2004年3月24日,經過長達數(shù)年的調查之后,歐盟認定微軟濫用其市場優(yōu)勢的事實成立,對微軟處以4.97億歐元的罰款,要求微軟在120天內向其他競爭對手開放代碼,并在90天內實現(xiàn)歐洲銷售不帶媒體播放器的視窗系統(tǒng)。
微軟隨后提起上訴,但歐洲初審法院最終支持這一反壟斷裁決。微軟同意裁決,但要求競爭對手支付高額版權費用,這種做法最終又引起競爭對手新的不滿。
2005年6月15日,微軟遵照歐盟的要求,開始上市銷售不帶媒體播放器的視窗XP系統(tǒng)。
2006年2月22日,微軟的一些競爭對手再次向歐盟舉報,指責微軟在辦公軟件方面存在壟斷行為。
2006年7月12日,歐盟認定微軟未執(zhí)行歐盟的裁決,宣布對微軟再罰2.8億歐元,并警告微軟,如拒不執(zhí)行將繼續(xù)提高罰款額。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駁回微軟的上訴,維持歐盟的裁決,責令微軟支付罰款。
2008年2月27日,由于微軟在2007年10月之前仍沒有履行2004年反壟斷決定的要求,歐盟再次對微軟公司處以8.99億歐元的罰款,創(chuàng)下當時歐盟委員會對單個企業(yè)開出的最大一筆反壟斷罰單。
歐盟對英特爾反壟斷裁決
歐盟對英特爾處以創(chuàng)紀錄的10.6億歐元罰款
歐盟要求英特爾立即停止違法行為
歐盟稱英特爾的行為損害了“數(shù)百萬歐盟消費者”
歐盟對英特爾罰款是英特爾2008年營收的4.15%
英特爾可以在得到通知后的三個月內支付罰款
歐盟稱英特爾向電腦制造商付費以推遲或取消基于對手處理器的產品型號
歐盟稱英特爾向主要零售商付費以排除基于對手處理器的電腦銷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