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6:Vapor Mode——把虛擬 DOM“編譯沒了”的那一刻
一句話版本:在 <script setup vapor> 下,Vue 編譯器直接把你的 <template> 編譯成“直達真實 DOM 的更新函數(shù)”,跳過 VDOM 的創(chuàng)建與 diff。代碼幾乎不改,頁面更快、包更小。
為什么當年要有 VDOM
早期框架直接手搓 DOM,既慢又容易出錯。VDOM 的套路是:
- 生成新的虛擬樹
- 和舊樹 diff
- 計算最小變更
- 一次性打到真實 DOM
這大幅降低了心智負擔,但“創(chuàng)建 VNode + 運行時 diff”本身要吃 CPU 和內(nèi)存。Vue 3 通過靜態(tài)提升、Patch Flag 等優(yōu)化掉了大量浪費,但仍然要在運行時構(gòu)建/對比 VNode。
Vapor Mode 怎么做的
Vapor 把工作前移到編譯期。編譯器把 <template> 變成直連 DOM 的更新代碼,不再生成 VNode 也不做運行時 diff。它會:
- 創(chuàng)建 DOM 節(jié)點
- 精確追蹤哪個節(jié)點依賴哪個響應(yīng)式值
- 值變了,就只更新那一個節(jié)點
你寫的仍是普通組件:
<script setup vapor>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count++">
Count: {{ count }}
</button>
</template>編譯產(chǎn)物的要點(意譯):
// 創(chuàng)建 <button>,設(shè)置文本與點擊事件
// 訂閱 `count`,只在 count 變化時更新文本節(jié)點依舊靠 Vue 的響應(yīng)式(Proxy + effect 追蹤)來精準觸發(fā)最小更新:更少 JS、占更少內(nèi)存、更新更快。
性能收益(來自官方/基準示例)
- 包體(Hello World):VDOM 22.8 kB → Vapor 7.9 kB(-65%)
- 復雜列表 diff:Vapor ≈ 1.66×(~40% 更快)
- 內(nèi)存峰值:Vapor ≈ 58%(-42%)
結(jié)論:首包更小兩倍有余,運行時內(nèi)存減半左右。
如何啟用
最小改動:在 <script setup> 上加 vapor 屬性。
<script setup vapor>
// 你的代碼
</script>注意點
- Options API:暫不支持,繼續(xù)用 <script setup>。
- 自定義指令:新形態(tài)接收“值的 getter”,可返回清理函數(shù):
const MyDirective = (el, valueGetter) => {
watchEffect(() => {
el.textContent = valueGetter()
})
return () => console.log('卸載時清理')
}官方提供 codemod 遷移舊指令。
- 與 UI 庫互通:用 vaporInteropPlugin,常規(guī) props / 事件 / 插槽可用,復雜組件需實測。
- 零 VDOM 項目腳手架:
npm init vue@latest --template vapor何時采用:三用三不用
? 立刻用在:
- 首頁/落地頁等性能敏感模塊
- 新項目(createVaporApp)
- 內(nèi)部試點:跑用例、提 issue、打磨邊界
? 暫緩使用在:
- 一次性遷整站(API 仍在收斂)
- 嚴重依賴 Nuxt SSR / <Transition> / <KeepAlive> 的場景
- 深度混用多層級 VDOM 生態(tài)庫 且耦合復雜的頁面
開發(fā)者最常問的 5 個問題
- 舊代碼需要重寫嗎?不需要。多數(shù)場景只加 vapor 即可,模板/邏輯不變。
- 自定義指令怎么改?按“getter + 可選清理函數(shù)”的新接口改;用官方 codemod 批量遷移。
- Element Plus / Ant Design Vue 能用嗎?配上 vaporInteropPlugin 基本可用,復雜組件請逐個驗證。
- TypeScript 支持怎么樣?完整支持。類型會透傳,@vue/runtime-core 里新增 VaporComponent 類型;無需額外配置。
- 和 React Concurrent / Angular Signals 比呢?Vapor 的運行時開銷接近 Solid/Svelte 一檔;優(yōu)勢在于遷移成本極低——很多場景就是**“一行 flag”**。
小結(jié)
Vapor Mode 把“diff 工作搬到編譯期”,讓運行時只做精確更新。 對于追求首屏、交互速度、包體的頁面來說,幾乎是“白拿的收益”。
建議做法:挑一兩個關(guān)鍵頁面開 vapor 試跑,對照包體、渲染時間、內(nèi)存峰值;如果穩(wěn)定,就在更多模塊逐步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