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是如何加載的?你學會了嗎?
在 Java 中,類加載的流程有一個專門的機制叫做“類加載機制”。類加載機制是指一個類在 Java 虛擬機(JVM)中的執(zhí)行流程,它也是 Java 程序能夠正常執(zhí)行的關鍵所在,那它的具體執(zhí)行流程是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
流程概述
在 JVM 中,類加載會經(jīng)歷以下 5 個階段:
- 加載階段(Loading)
- 驗證階段(Verification)
- 準備階段(Preparation)
- 解析階段(Resolution)
- 初始化階段(Initialization)
其中:驗證階段、準備階段和解析階段合起來又稱為連接階段,所以以上 5 個階段又可以劃分為 3 大類:
- 加載階段(Loading)
- 連接階段(Linking)
- 驗證階段(Verification)
- 準備階段(Preparation)
- 解析階段(Resolution)
- 初始化階段(Initialization)
具體分類如下圖所示:

這 3 大類、5 個流程的具體執(zhí)行細節(jié)是這樣的。
1.加載階段
簡單來說,加載階段就是將類文件加載到內存中的過程。在加載階段,JVM 需要完成以下 3 件事:
- 通過一個類的全限定名來獲取定義此類的二進制字節(jié)流;
- 將這個字節(jié)流所代表的靜態(tài)存儲結構轉化為方法區(qū)的運行時數(shù)據(jù)結構;
- 在內存中生成一個代表這個類的 java.lang.Class 對象,作為方法區(qū)這個類的各種數(shù)據(jù)的訪問入口。
2.連接階段
連接階段又分為:驗證階段(Verification)、準備階段(Preparation)和解析階段(Resolution),具體執(zhí)行的細節(jié)如下。
2.1 驗證階段
驗證階段也叫做校驗階段,它主要是用來驗證加載到內存中的類是否是安全合規(guī)的文件,驗證的主要動作大概有以下幾個(當然,以下細節(jié)如果實在記不住也沒關系):
- 文件格式校驗包括常量池中的常量類型、Class 文件的各個部分是否被刪除或被追加了其他信息等;
- 元數(shù)據(jù)校驗包括父類正確性校驗(檢查父類是否有被 final 修飾)、抽象類校驗等;
- 字節(jié)碼校驗,此步驟最為關鍵和復雜,主要用于校驗程序中的語義是否合法且符合邏輯;
- 符號引用校驗,對類自身以外比如常量池中的各種符號引用的信息進行匹配性校驗。
2.2 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就開始給類中的靜態(tài)變量設置默認值了,注意這里不是給靜態(tài)變量設置初始值,而是設置默認值,二者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舉個例子,比如代碼中寫的內容是:
public static int number = 10;
那么此時是給 number 變量設置的 int 值是默認值 0,而非初始值 10。
2.3 解析階段
解析階段就是將常量池中的符號引用更換成直接引用了,所謂的符號引用是指以一組符號來描述所引用的目標,符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時能無歧義地定位到目標即可;而直接引用是可以直接指向目標的指針、相對偏移量或者是一個能間接定位到目標的句柄。符號引用和直接引用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使用符號引用時被引用的目標不一定已經(jīng)加載到內存中;而使用直接引用時,引用的目標必定已經(jīng)存在虛擬機的內存中了。
3.初始化階段
初始化階段,Java 虛擬機真正開始執(zhí)行類中編寫的 Java 程序代碼,將主導權移交給應用程序。到這一步驟之后,類的加載過程就算正式完成了,此時會給靜態(tài)變量設置初始值,并執(zhí)行靜態(tài)代碼塊的內容。
總結
類加載流程總共分為 3 大類,5 個主要流程:
- 加載階段(Loading):將類文件加載到內存。
- 連接階段(Linking)
- 驗證階段(Verification):類文件安全性效驗。
- 準備階段(Preparation):給靜態(tài)變量設置默認值。
- 解析階段(Resolution):將符號引用轉換為直接引用。
- 初始化階段(Initialization):執(zhí)行靜態(tài)代碼塊和給靜態(tài)變量設置初始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