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進去不知具體做什么”,“元宇宙招聘”靠譜嗎?

最近,“元宇宙”的概念十分流行,有關“元宇宙”的話題也頻頻登上網(wǎng)絡熱搜榜單。在很多人還沒搞清“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時候,有些公司就嗅到了謀求暴利的機會,以“元宇宙”的名義招聘員工。
據(jù)《工人日報》報道,在某知名招聘平臺,記者輸入“元宇宙”進行搜索,發(fā)現(xiàn)有260余個相關崗位。這些招聘單位大多是游戲和社交短視頻公司,還有電商、教育、影視類公司,其中既有技術(shù)類崗位,也有產(chǎn)品、運營、市場等常規(guī)崗位。然而,如今并沒有關于“元宇宙”的準確定義,很多人也只是頭腦一熱,就把一些看似有“前景”的領域納入“元宇宙”的范疇,比如3D建模、虛擬設計,等等。這其中難免有很多水分,并不見得能引領行業(yè)的發(fā)展。
還有一些公司的崗位明明十分普通,卻被刻意賦予“元宇宙”的色彩,讓外界誤認為公司的發(fā)展契合所謂“未來趨勢”。對此,曾有求職者吐槽:“崗位描述與常規(guī)項目沒區(qū)別,用的模板都差不多,只是套了‘元宇宙’的外殼。獵頭描繪的項目前景極具誘惑,卻說不清招我進去到底做什么?!比绻衅鸽p方都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如何界定“元宇宙”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發(fā)展“元宇宙”事業(yè),又如何談得上有效發(fā)揮人才的價值?
不可否認的是,“元宇宙”還是個剛剛興起的領域,與之相關的市場需求和人才需求,并沒有一些炒作者鼓吹得那么大。這是一片看似遼闊的“藍?!?,卻也充滿著暗礁與急流。從招聘者的角度看,一些公司希望跟上趨勢的急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一切的前提,應該是基于現(xiàn)實,精準規(guī)劃,理性擁抱科技浪潮,主動尋找商機,而不是盲目跟風,操之過急。
在報道中,有記者發(fā)現(xiàn),一家主營移動通信基站射頻產(chǎn)品的公司,在招聘欄中發(fā)布了“元宇宙合伙人”“元宇宙人才(海歸)”“元宇宙人才(應屆生)”3個崗位的信息,收入也相當“誘人”。但實際上,公司的經(jīng)營范圍、崗位的具體任務,跟“元宇宙”關系并不大。在這其中,“元宇宙”更像是吸引眼球的一個噱頭,即便招到了所謂的“人才”,也未必就能為公司帶來“元宇宙”方面的收益。只是目前“元宇宙”的熱潮還在,很多商家沉浸在浮躁的狀態(tài)里,讓這個領域變得魚龍混雜。
從應聘者的視角看,謹慎判斷相關信息、為自己找到科學合理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是最關鍵的。如果只是因為“元宇宙”招聘信息很誘人,或者一些公司看似跟“元宇宙”有關,就盲目投入其中,未免太不理性謹慎了。雖然在一些人口中,“元宇宙”是當下的風口,只要跟風就能“收獲滿滿”。但是,如果不加辨別,頭腦一熱便涌入這一領域,就很容易被人“割韭菜”。
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以及想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在“元宇宙”的熱潮中“分一杯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新興領域在剛出現(xiàn)時,很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吸引資本流入,“元宇宙”也不例外。但是,未經(jīng)過深入了解和調(diào)查,就貿(mào)然參與其中,絕非明智選擇。對此,不論是招聘者還是應聘者,都需要認真思考,謹慎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