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來了!與微信、支付寶有何不同?“掃一掃”成過去式?
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剛需之一,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手機。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20年,有超過74%的群體每天有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其中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支付的人數高達71%。
由此可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當前的主流支付。根據社科院在2021年7月20日發(fā)布的《藍皮書2021》顯示,每天使用微信社交的群體高達90%,使用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人數占比最多。
反觀支付寶,雖然主打功能不是社交和聊天,但是作為支付錢包之一,支付寶已經“悄無聲息”接入了數字人民幣,據悉,已經有部分用戶可以在支付寶內打開數字人民幣,并且能夠使用轉賬、收款等功能。
說到這,或許有人想知道,“數字人民幣”是什么?和支付寶、微信有什么不同?
數字人民幣是什么?
數字人民幣是央行依托物聯網存在,從而推行的一種線上貨幣。對此,人民銀行副行長表示,數字人民幣的價值等同于紙幣,不僅擁有相同的經濟價值和法律地位,背后還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
簡單來說,數字人民幣是紙幣的“電子版”。
最重要的是,數字人民幣雖然都是移動支付,但是和支付寶、微信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打個比方,支付寶和微信內的余額是我們通過綁定銀行卡而作為“儲存”媒介的錢包,但是數字人民幣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線上“現金”。
數字人民幣的使用不斷擴大
2020年10年,數字人民幣正式在深圳試點,到了2021年,發(fā)展更是進入了“快車道”。截至7月,國內已經有28個省市展開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F在,其應用范圍已經覆蓋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據悉,首都北京已經可以數字人民幣“刷”地鐵;在海南,數字人民幣甚至可以繳納學費,并且用于支付工資;蘇州的靈活就業(yè)人員可以用數字人民幣繳存公積金......現在能夠使用數字人民幣的地方不計其數,可以說,數字人民幣漸漸成為支付手段之一。
既然數字人民幣的可用范圍如此廣,那什么時候才能迎來普及?根據央行發(fā)布的有關數字人民幣的《白皮書》顯示,采取白名單邀請方式的用戶已經多達1000萬,現在試點場景累計已有132萬個,未來還將繼續(xù)有序的增加和擴大。當試點的反饋結果不錯,技術也足夠成熟,那么離全國普及就不遠了。
“碰一碰”取代“掃一掃”?
雖然暫時沒有明確普及日期,但是已經有不少人用上數字人民幣。不過,對于我們常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或許會有人感到疑惑,既然都是依托線上使用的電子貨幣,那么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寶、微信有什么不同?
當我們想要使用數字人民幣,只要在兩部手機都有電的前提下,通過NFC功能,打開銀行“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或轉賬。最重要的是,哪怕沒有網絡,依然可以實現轉賬功能。
而且,與網絡交易不同,作為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將會受到各方面的監(jiān)督和管理,并且遵循“小額匿名、大額追溯”的使用原則,安全性要遠遠大于虛擬貨幣。那么一旦數字人民幣普及,在未來,“碰一碰”或將會取代“掃一掃”嗎?
支付寶、微信會被淘汰?紙幣會被取代?
雖然比起支付寶和微信,數字人民幣擁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短時間內難以將這兩種軟件淘汰。首先,現在每個人都有使用這支付寶和微信的習慣,尤其是微信,滿足了日常的交流社交;其次,支付寶擁有“透支”功能,在當代超前消費的趨勢下,很多年輕人都會使用“花唄”和“借唄”。
最后,數字人民幣的起步時間較短,然而在此之前,支付寶和微信已經自成體系,發(fā)展的足夠完善。所以,這三者在未來最有可能實現“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存在誰將誰淘汰。
至于紙幣會不會被取代,同樣很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不管是移動支付的興起還是數字人民幣的推廣,都無法將其完全取代。專家表示,紙幣會和數字人民幣實現長期共存的局面。
數字人民幣的誕生,代表著國家致力塑造一個安全性高、方便快捷和隱私性強的支付環(huán)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有著重大意義。如果是你,你會使用支付寶微信,還是數字人民幣?歡迎交流你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