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AI公司用面具破解中國人臉識別系統(tǒng)!微信、支付寶、火車站無一幸免
據(jù)外媒報道,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一個特制的3D面具,成功欺騙了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nèi)的諸多人臉識別支付系統(tǒng),完成了購物支付程序。他們用同樣的方式甚至進入了中國的火車站。
現(xiàn)如今,人臉識別已被廣泛應用:手機解鎖需要刷臉、買東西支付可以刷臉、火車站進站可以刷臉、甚至出入辦公場所都需要刷臉。但這項技術真的萬無一失嗎?
近日,據(jù)外媒報道,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一個特制的3D面具,成功欺騙了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nèi)的諸多人臉識別支付系統(tǒng),完成了購物支付程序。
此外,該團隊表示,他們用同樣的方式甚至進入了中國的火車站。
Kneron團隊還去機場測試,來到荷蘭最大的機場史基浦機場的自助登機終端,用手機屏幕上的一張照片就騙過了傳感器。
“這表明假扮為AI的面部識別技術并未達到安全標準,這將對用戶隱私帶來威脅。”Kneron的首席執(zhí)行官劉峻誠說:“已經(jīng)有技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很多公司尚未對其進行升級。它們走捷徑是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
測試有局限性,蘋果的iPhone X無法破解
不過,這種類型的測試有局限性。目前尚不清楚該面具是否在每次嘗試中均有效,而且也沒有一個系統(tǒng)完全依靠面部識別進行識別,比如在火車站,需要先出示身份證,然后人臉識別系統(tǒng)才開始掃描。
雖然戴面具騙到了面部識別系統(tǒng),但Kneron承認,這種欺詐不太可能廣泛存在,因為實驗中使用的面具是日本專業(yè)面具制造商生產(chǎn)的。但是這家位于圣地亞哥的公司指出,這種技術可能被用來欺騙名人或富人。
Kneron還指出,它的實驗無法欺騙一些面部識別應用程序,比如蘋果的iPhone X。這是因為蘋果已與專業(yè)面具制造商合作,幫助訓練Face ID使用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
Kneron做這次實驗是為了了解人臉識別的局限性,因為它自己也在做人臉識別技術。成立于2015年的Kneron,是一家設計及開發(fā)軟硬件整合的終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廠商,由高通和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者領投。此前,他們還宣布完成了由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領投的1800萬美元A1輪融資。
Kneron正在開發(fā)一種稱為“邊緣AI”(Edge AI)的人工智能工具,它可以完全在設備上識別個人,而不是通過云服務。
網(wǎng)友熱議:人臉識別應該加上眨眼、轉(zhuǎn)頭、張嘴等
這個新聞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有些網(wǎng)友表示“人臉識別時應該加上眨眼、皺眉、轉(zhuǎn)頭、張嘴等要求”,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這么麻煩,還會有人用人臉識別嗎?
也有網(wǎng)友表示“做這個面具的費用,已經(jīng)超出了收益。”沒錯,制作一個這樣的3D面具極其不易,價格昂貴而且程序復雜。
制作3D面具之前,首先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掃描儀,對人臉進行掃描,得到三維數(shù)據(jù);其次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打印機,打印出人體頭部的主體結構;最重要的是,需要人臉特征的毫米級還原,包括膚色的高度還原。
光有了面具還不夠,如果是去火車站,還需要拿到對方的身份證;如果是在設備端刷臉支付,必須拿到對方的手機,否則在新設備登錄需要身份認證,也就是需要登錄密碼。這樣看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盜刷手段的可操作性并不強。
這次的新聞讓不少人聯(lián)想到之前的一則新聞:小學生用一張打印的照片騙過了豐巢刷臉取件。
嘉興上外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只要用一張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qū)里的豐巢智能柜,最終取出父母們的貨件。這是因為此前蜂巢使用的是2D人臉識別。
對于人臉識別技術被欺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