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努力了三年,終于讓 Android 手機的升級速度變快了些
Android 系統(tǒng)的碎片化問題曾困擾 Google 多時,由于開放性生態(tài)的緣故,不少第三方廠商都會根據(jù)自己的新品發(fā)布節(jié)奏來制定系統(tǒng)更新計劃,但這也阻礙了 Google 推進各種 Android 新功能的進程,甚至無法及時修復安全隱患。
所以,每當 Google 還在為新 Android 系統(tǒng)那不到 10% 的普及率掙扎時,和它同期推出的 iOS 往往在推出后一個月內(nèi),就能輕松實現(xiàn)過半的升級率。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2017 年,Google 在當時的 Android 8 Oreo 引入了名為「Project Treble」機制,希望能與芯片廠商合作承擔一部分底層編寫工作,從而加快其它定制 Android 系統(tǒng)的適配效率。
新機制確實獲得了一定效果。最近,該項目的負責人 Iliyan Malchev 在 Android 開發(fā)者博客中透露,在 2018 年 7 月,也就是 Android 9 Pie 正式版發(fā)布前,Android 8 設備的市場占比還僅為 8.9% 。
但在一年后的 Andorid 10 時代,Android 9 設備的市場份額占比已經(jīng)達到了 22.6%,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設備愿意及時跟進到最新的系統(tǒng)中。
Google 還擴展了與第三方 Android 手機品牌的合作范圍。在今年的 Android 10 beta 階段,參加測試的設備由之前 7 個品牌共 12 款設備,增加至 12 個品牌共 18 款設備,一些刷機愛好者還將測試版系統(tǒng)移植到了另外 15 款舊設備中。
我們在評測 Android 10 也曾提及,Google 發(fā)布正式版更新后,除了自家的 Pixel 系列能收到推送外,像 Essential Phone、Redmi K20 Pro 和一加 7 系列也都第一時間發(fā)布了底層更新包,這也與幾年前每次都要拖 1-2 季度才會推送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加快 Android 系統(tǒng)升級這件事上,Google 還有不少新動作。一個是在 Android 10 中引入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更新(Dynamic System Updates)」功能。它可以將新系統(tǒng)先放在一個臨時分區(qū)內(nèi),讓用戶提前測試各項功能的完整性。假如用戶對新系統(tǒng)不滿意,則可以讓設備退回到更新前的狀態(tài)。
按照 Google 的說法,未來只要是支持 Project Treble 框架的 Android 手機,都可以使用這一功能。
除此之外還有「Project Mainline」,這讓 Google 能進一步簡化小細節(jié)的更新。簡單來說,它等于是將系統(tǒng)的各個部分封裝成一個個模塊,當它們需要緊急修復某一項安全或隱私漏洞時,可以直接通過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來實現(xiàn),而無需等待大版本的系統(tǒng)推送。
不過,對于出廠無法集成完整 Google 服務的國產(chǎn)手機來說,想要及時跟進「Project Mainline」這樣的機制顯然存在不小的阻礙。
目前,大部分國產(chǎn)定制 ROM 都會淡化 Android 底層的迭代周期,轉(zhuǎn)而強調(diào)自家系統(tǒng)的版本升級,預裝應用和整個賬號體系都已經(jīng)「去 Google 化」。當然,像華為、小米、OPPO 和 vivo 等主流廠商的設備仍有每月更新 Android 安全補丁的習慣,對于安全性漏洞的反應速度還是比以往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