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每三個月就有一家10億美元的企業(yè)被創(chuàng)立
原文作者Min Ming,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是人機交互專業(yè)的理科碩士,先后在谷歌總部,谷歌中國(北京),微軟實習。這篇文章來源于他的博客,以下是文章直譯:
Ron Conway是硅谷著名天使投資人,是Google最早期的投資者之一,他曾經(jīng)說過:“每3個月就會有一家上十億的公司出現(xiàn),現(xiàn)在,已經(jīng)縮短至兩個月了。”我終于得到一個機會來整理這些“10億美元的”公司,我盡力保證這些公司都是軟件技術(shù)企業(yè),在此同時,我也引入了一些近10億市值的公司(含7億美元及以上的公司)。
我應(yīng)該再次強調(diào),這些企業(yè)大多數(shù)都是美國的軟件公司,當然如果加上中國的部分企業(yè),這張表會變得更長。
每年都會有價值40億美元的軟件公司出現(xiàn),不過在2000年-2002年是一個“饑荒之年”,當然也是事出有因,在此期間,美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都受到了影響,這一狀況在2013年年底才得到改善(Skype),2004年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再次進入的發(fā)展的黃金時代(Facebook, Palantir, Yelp, Evernote)
留心一下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三個月足以打造一個10億市值的企業(yè)。這也意味了,在2011年至2012年之間,還會有8個公司將會成為新的大企業(yè),也許他們現(xiàn)在很年輕,但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他們會展示自身的價值,我也看好了幾個在2009年和2010年之間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
Google Docs會不斷進行更新,同時非常感謝phreeza (HN)。
| 公司 | 創(chuàng)立時間 | 市值/股價*/收購價^(十億) | 
|---|---|---|
| SolarWinds | 1998 | 3.9 B | 
| NetSuite | 1998 | 4.3 B | 
| VMware | 1998 | 37 B | 
| OpenTable | 1998 Jul | 1 B | 
| 1998 Sep | 210 B | |
| Rackspace | 1998 Oct | 8 B | 
| PayPal | 1998 Dec | 1.5 B^ | 
| Zappos | 1999 | 1.2 B^ | 
| SurveyMonkey | 1999 | 1 B* | 
| Opsware | 1999 | 1.6 B^ | 
| SalesForce | 1999 Mar | 19 B | 
| Shutterfly | 1999 Dec | 0.9 B | 
| Netezza | 2000 | 1.7 B^ | 
| ArcSight | 2000 | 1.5 B^ | 
| ExactTarget | 2000 | 1.3 B | 
| BillMeLater | 2000 | 0.9 B^ | 
| Pandora | 2000 Jan | 1.3 B | 
| TripAdvisor | 2000 Feb | 4.8 B | 
| SuccessFactors | 2001 | 3.4 B^ | 
| Guidewire | 2001 | 1.5 B | 
| DealerTrack | 2001 | 1.1 B | 
| Jive | 2001 Feb | 0.8 B | 
| Kiva Systems | 2000 | 0.8 B^ | 
| 2002 Dec | 10 B | |
| ServiceNow | 2003 | 3.7 B | 
| Skype | 2003 Aug | 8.5 B^ | 
| Glam Media | 2003 Sep | 0.7 B* | 
| Palantir | 2004 | 2.5 B* | 
| Splunk | 2004 | 2.6 B | 
| Kayak | 2004 Jan | 1.8 B | 
| 2004 Feb | 41 B | |
| Evernote | 2004 Sep | 1 B* | 
| Yelp | 2004 Oct | 1.1 B | 
| Palo Alto Networks | 2005 | 3.5 B | 
| Box | 2005 | 1.2 B* | 
| Zillow | 2005 | 0.7 B | 
| Bebo | 2005 Jan | 0.85 B^ | 
| HomeAway | 2005 Feb | 2 B* | 
| YouTube | 2005 Feb | 1.1 B^ | 
| Workday | 2005 Mar | 7.7 B | 
| Millennial Media | 2006 | 1.2 B | 
| 2006 Mar | 8 B* | |
| Demand Media | 2006 May | 0.7 B | 
| Nicira | 2007 | 1.2 B | 
| Gilt Groupe | 2007 | 1 B* | 
| Tumblr | 2007 Feb | 0.8 B* | 
| Hulu | 2007 Mar | 2 B* | 
| Dropbox | 2007 Jun | 4 B* | 
| LivingSocial | 2007 Jul | 2.9 B* | 
| Zynga | 2007 Jul | 1.6 B | 
| Github | 2008 Feb | 0.8 B* | 
| AirBnb | 2008 Aug | 2.5 B* | 
| Yammer | 2008 Sep | 1.2 B^ | 
| Groupon | 2008 Nov | 1.8 B | 
| 2008/09 | 1 B* | |
| Square | 2009 Feb | 3.2 B* | 
| Storm8 | 2009 Mar | 1 B* | 
| Quora | 2009 Jun | ~ | 
| GetAround | 2009 Sep | ~ | 
| Fab | 2010 Feb | 0.7 B* | 
| 2010 Mar | 1 B^ | |
| Stripe | 2010 Jun | ~ | 
| Skillshare | 2010 Nov | ~ | 
備注:* 股價是來源于華爾街的最新數(shù)據(jù) ^ 收購價是指最后一次收購的價值(就像Skype被收購了數(shù)次)
這里也包含了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他們都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上10億的企業(yè)。當然很難把所有的準確數(shù)據(jù)都羅列出來,后續(xù)還會進行更新。
后記:
我在新浪科技上查找了一些資料,收集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在美國上市的情況,它們的市值和創(chuàng)立時間如下表:
| 公司名稱 | 創(chuàng)立時間 | 市值(十億美元) | 
|---|---|---|
| 騰訊 | 1998年11月 | 64.5 B | 
| 百度 | 1999年 | 36.5 B | 
| 網(wǎng)易 | 1997年 | 6.9 B | 
| 新浪 | 1998年 | 3.6 B | 
| 優(yōu)酷土豆 | 2012年 | 3.1 B | 
| 奇虎360 | 2005年 | 2.8 B | 
| 攜程 | 1999年 | 2.8 B | 
| 前程無憂 | 2009年 | 2.8 B | 
| 人人 | 1999年 | 1.3 B | 
| 搜狐 | 1998年 | 1.5 B | 
| 中芯國際 | 2000年 | 1.5 B | 
| 東南融通 | 2001年 | 1.1 B | 
| 巨人網(wǎng)絡(luò) | 2004年 | 1.2 B | 
| 搜房 | 1999年 | 1.5 B | 
* 備注:數(shù)據(jù)可能有少許的出入,比如說市值一直在有變化,同時也進行了一些四舍五入的處理,以便與美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做對比。其中騰訊在香港上市,市值是5000.7億港幣,換算的話是645.2億美元。
對比一下很明顯的看到,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大都是老牌的“玩家”,雖然優(yōu)酷土豆今年剛剛建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的背景,絕對不算是“新生力量”,而國外的話,我們會看到很多新背影,比如說Facebook、YouTube、Twitter、Instagram都是在2004年以后才建立的,這點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雖然原文主要是對事實的描述,但是我還是欣喜的看到很多公司都涉及云計算產(chǎn)業(yè),Google作為“云計算”的鼻祖,市值已經(jīng)達到了2200億美元,雖然Google不像很多其他的云計算供應(yīng)商那樣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但是沒人敢小瞧Google在云計算行業(yè)的地位,記得上次Google在公開了數(shù)據(jù)中心的街景視圖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甚至目前在大數(shù)據(jù)領(lǐng)域混的風生水起的Hadoop也是借鑒了Google的MapReduce分布式處理技術(shù)。在云計算領(lǐng)域,我們重點關(guān)注的幾個公司Facebook、VMware(虛擬化)、Dropbox(云存儲)都赫然在列,相信隨著云計算的發(fā)展,未來他們能走的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