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IPv6協議的發(fā)展現狀
隨著IPv4地址空間耗盡的迫近,人們加緊了對下一代互聯網協議--即IPv6的研究,IPv6協議已經在越來越廣泛的范圍內得到實踐。由于IPv6和IPv4在協議頭格式上不兼容,IETF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ngtrans研究從現有的IPv4網絡向IPv6網絡的過渡策略和必要的技術。作為向下一代互聯網絡協議過渡的重要步驟,國際的IPv6試驗網--6bone在1996年成立了?,F在,6bone已經擴展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IPv6研究者、開發(fā)者和實踐者的主要平臺。
IPv6的出現引起了世界重要研究機構和公司的重視。目前IETF正在制定大量的IPv6相關標準,包括地址結構、域名解析、安全、自動配置、鄰居發(fā)現、路由協議等方面,同時為了對IPv6協議特性進行研究并積累IPv6組網經驗,IETF于1996年建立了全球范圍的試驗床(Testbed),稱作6Bone。6Bone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以隧道(tunnel)的方式通過 基于IPv4的互聯網實現互聯。1998年底,面向實用的全球性IPv6研究和教育網(6REN)開始啟動,建立了物理的以ATM為中心的IPv6洲際網絡。
1998年6月我國國家教育科研網CERNET也加入了6Bone,并于同年12月成為其骨干成員。CERNET建立了IPv6試驗床并在IPv6領域在中國開展了許多開拓性的研究。從1999年底, CERNET與Nokia合作,啟動了Internet6計劃,準備首先在中國的若干高校搭建IPv6網絡,形成一個大規(guī)模的IPv6研究和試驗網絡。
目前 FreeBSD、Solaris、Linux、Unix上都已經有了IPv6協議棧的實現,同時許多大廠商宣稱,即將在產品中支持IPv6,如Cisco、Nortel Networks、Sun、Microsoft等。以Cisco為例,其路由器操作系統IOS從版本12.1已開始支持IPv6,并且IOS的后續(xù)版本將加以改進,提高IPv6的性能,而且 硬件平臺也將采用支持該協議的配置。Microsoft也已經提供了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平臺的IPv6協議棧,并且即將在其流行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中加入IPv6的支持。
由于支持 移動節(jié)點以及自動配置特性, IPv6成為實現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融合的一個機遇。目前,制訂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標準的3GPP已經在5月份決定在下一代移動技術的基本協議中采用IPv6。與此同時,Nokia等公司還宣布,將在其2.5G和3G網絡中全面采用IPv6,并已成功進行了相關試驗。而且,為了推廣IPv6在世界的普及,由Cisco、 Nortel、Microsoft、Lucent、Nokia、3Com等公司聯合發(fā)起成立了IPv6論壇,并從1999年開始,每年舉行2~3屆IPv6全球峰會。到目前為止,IPv6論壇分別在法國、美國、西班牙、日本、加拿大召開了IPv6全球峰會,并與UMTS論壇、3GPP以及歐洲通信標準委員會建立了合作關系,這對IPv6的普及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IPv6的最終實現還需要很長時間。據國際著名ISP和權威人士估計,2003年IPv6網絡將進入大規(guī)模實施階段,之后IPv4和IPv6將保持長時間共存,并最終過渡到IPv6。如何實現IPv4向IPv6的平穩(wěn)過渡是IPv6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成功的關鍵。而且,在技術層面上,IPv6目前只完成了初步的標準化工作,其中很多新特性在IETF仍處于研究、制訂標準草案階段,比如DNS發(fā)現、流標識的語義、IPv6在3GPP中的應用、API、域間組播路由、以及地址分配等。IPv6在標準化方面的進展對實現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應用非常重要。